图片
图片
上周我遇到 32 岁的刘女士,捧着保温杯直叹气:“冯老师,每天煮红枣枸杞茶,吃阿胶糕,怎么还是脸色蜡黄、爬楼喘气?月经还总有血块,中医说我是'虚不受补’,到底哪里错了?”
她的舌苔:舌质紫暗、两边有瘀斑,典型的 “气滞血瘀型虚证”。
聊天后,才知道,原来她长期熬夜生闷气,肝气郁结堵住了气血通道,补药全堵在半路,自然没用。
这就像家里水管堵了,光开水龙头没用,得先通管道。
中医讲 “淤血不去,新血不生”,气血差的人大多有两种堵塞:气滞血瘀和寒凝血瘀。
今天分享 3 个 “通淤穴位”:三阴交(调和气血)、太冲(疏肝行气)、关元(温阳散寒),揉开它们,补气血才能事半功倍。
(戳上图,可进店)第一关:气滞
《黄帝内经》说 “怒则气上,喜则气缓,悲则气消”,现代人压力大、爱生闷气,肝气像被卡住的闸门:
生闷气→肝经淤堵:比如女性在月经前脾气暴躁,乳房刺痛,甚至在乳房摸到小结节;
思虑过度→脾经淤堵:吃不下饭、腹胀,红枣补不进(脾胃虚弱,无法运化吃进去的红枣。)
图片
▶解决肝气郁结,推荐太冲穴。
定位:位于脚背,第一和第二脚趾所在的脚趾缝从下往上推,两个骨头夹角前方的凹陷处。
太冲是肝经原穴,所有和肝相关的问题,都可以通过太冲穴来解决。
记得有一次群里边儿有个学员,她说和家人吵架了。
心情特别郁闷,胸口发闷,乳腺刺痛,我就让他把蓝色艾草精油涂抹在太冲穴所在的第一脚趾缝,揉的时候稍微用点儿力气,她边揉边叹气,没一会儿委屈的眼泪就排出来了。
但流泪过后,情绪反而好了很多。
所以,夫妻双方吵架,尽量把对方气到流眼泪,郁闷之气会随着眼泪流出。生闷气少了,反而不容易出现病症。
图片
第二关:寒凝
空调房久坐、爱吃冰饮,寒邪像冰块冻住血管:
寒凉食物进入脾胃,导致脾胃受寒,脾胃消化陷入停滞。
喝热水都胃胀,吃补药就上火,这是寒凝导致虚不受补,此时要先温阳驱寒,把脾胃里面的坚冰给化解掉。
图片
▶推荐:关元穴:
定位:肚脐下3寸
关元是任脉要穴,《金匮要略》称其为 “丹田”,练武的人常说气沉丹田。
中医认为:气为阳,血为阴。阳气沉积在丹田,说明丹田的阳气非常足,像一个小太阳一样。
上周末就碰到一个女孩子,有痛经,那天晚上10点多给我留言,说痛经实在是忍不住了。
我让她在腰部和小腹绑了一个单联的镂空艾灸罐,装上艾柱后,艾灸一根艾柱的时长大概30分钟。
为了增强效果,她还在艾灸罐里面,弄了一片生姜,算是简易的隔姜灸。
到20多分钟的时,就说自己的腹痛减轻了。
关元穴可以大补阳气,驱散寒邪。因此,吃凉食胃胀、大便溏稀,早上 7-9 点(胃经当令)灸关元,配合喝生姜红枣茶,暖胃又暖身。
图片
第三关:强化
前两个穴位,主要就是针对温阳和通络的。最后的三阴交,主要作用是活血和增强效果。
这个定位:内踝尖上3寸。
三阴交是肝、脾、肾三经交会穴,《妇科中医治疗学》称其为 “妇人百病要穴”,能同时疏通三路淤堵:
调肝经:改善肝郁导致的乳腺结节、情绪低落;
调脾经:解决脾虚导致的腹胀、贫血(上午 9-11 点脾经当令时按,健脾效果翻倍);
调肾经:缓解肾虚导致的脱发、失眠(晚上按三阴交 + 涌泉穴,助眠效果堪比酸枣仁)。
图片
按揉最简单,但我不推荐大家用,因为能坚持下来的人实在是太少,按两三分钟,手指就酸痛,没劲儿。
三阴交在脚踝的内侧。可以直接在局部用纯铜刮痧板儿刮痧。刮痧后看看哪个地方出痧严重,疼痛严重。
疼痛严重的位置,就是你受寒,淤堵最多的地方,多数就是在三阴交。
然后手持4cm石磨艾条,远距离熏一熏三阴交,既可以疏肝还可以,还可以健脾,还能够补肾,可以说是一举三得。
图片
▶最后体质增强了,脏器功能正常了,配合吃五红汤来给身体供能。
五红汤是以红枣、红豆、红皮花生、枸杞和红糖五种红色食材为基础的传统食疗方。
五色五味入五脏,“红色入心”,五红汤中红色食材(红枣、红豆等)入心以生血;
红糖吃起来甜甜的,而「甘味食物同样入脾」,以助气化,符合先补脾胃,后补气血的调理思路。
红枣6颗、红豆30克、红皮花生30克、枸杞10克、红糖适量
好物推荐①一撕一贴,恒温6-8小时,驱寒通络,舒爽艾灸
②全身通用,哪里疼痛贴哪里
③戳👇可直接进店
{戳上图,可进店}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广升网配资-股票小额配资-实盘10倍杠杆app下载-配资正规网上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